新闻中心

印染技术工艺原理

2022-11-15  113

一、染色的作用

染色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标本各部分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分辨率。未经染色的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不能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即使是显微镜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合适的放大倍数,还必须要求标本各部分结构对光的折射率有较显著的差别,方能加以辨认。

二、生物染料

染料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染料(如苏木精、卡红、巴西木精)和人工合成染料;从化学组成上可分为无机染料和有机染料。我们常用的染料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煤焦油染料,它主要是含主香碳环和杂环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必须自身具有颜色,同时与被染物质分子间有一定的亲和力方能称为染料。我们知道,染料的颜色和与被染物分子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的分子结构决定的。在染料分子中有使其产生颜色的发色团和使染料颜色加深的并与被染物质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团。

(一)发色团

使有机分子产生颜色的含有不饱和键的基团称为发色团也称生色团。将发色团引入分子之后可使有机化合物选择性吸收光谱向长波长移动,即从肉眼不可见的紫外光区移向可见光区,从而使分子显色。有机分子中引入发色团有可能使有机化合物显色,但在有机分子中仅仅有发色团并不一定就显示颜色,还要看发色团被引入有机分子后,是否使有机分子形成较大的共轭体系,共轭程度越大颜色越深。有颜色的有机分子必需引入助色团,才能与被染物分子产生亲和力,使被染物着色,因此把有发色团又有助色团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染料。

(二)助色团

能够使染料分子颜色加深,极性加大,并与被染物质分子间形成亲和力的基团称为助色团。使染料分子与被染物质分子间产生亲和力是助色团最主要的作用。助色团使染料分子色度加深、染料分子极性增强,易离子化。助色团多为极性基因,有的还具有酸碱性,如—OH与苯环相连有弱酸性,—NH2及其取代物具有碱性,—SO3H具有强酸性,—COOH具有弱酸性,这些基因引入有机分子之后不仅增强其极性而且与碱或酸成盐,易溶于水并电离成正负离子,促进染料与被染物分子间的结合。

三、染料的分类

1、天然染料

2、合成染料(又称煤焦油染料)

合成染料都是从煤焦油中提取苯的衍生物。 它还可以按其分子中所含的发色团现分为九大类(或十大类)。


(1)亚硝基染料类

发色团为亚硝基(—NO),如萘酚绿—B

(2)硝基染料类

发色团为硝基(—NO2),如苦味酸,萘酚黄—S,马汀黄。

(3)偶氮染料

发色团为偶氮基(—N=N—)。这一类染色剂很多。常用的有偶氮

红,刚果红,偶氮焰红,丽春红,俾士麦棕,橙黄-G,苏丹I-Ⅳ,苏

丹黑-B,油红-O等。

(4)重氮盐类

(5)醌亚胺染料

这类染料分子中含有两个发色团,一个是亚胺基及一个醌基常用的有:中性红,美蓝,,尼罗蓝、天青石蓝甲苯胺蓝,硫堇、亚甲绿、萘酚蓝、沙黄、亚甲紫、天青、焦油紫等。

(6)苯甲烷类染料

发色团为醌基,分子结构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苯基和一个醌基。常用的有:碱性品红,酸性品红,苯胺兰,二甲苯蓝,依思明蓝,亮绿,碘绿,黄色浅绿—SF,孔雀绿,甲基绿,结晶紫、霍夫曼紫、乙基紫,尤胆紫(无水结晶)、甲基紫等,如:孔雀绿的结构。

(7)叮类染料

发色团为醌基。

(8)蒽醌染料

发色团为醌基。

(9)噻唑类染料

发色团为胺基,偶氮基等。

(10)喹啉类染料

发色团为醌型结构喹啉环。常用的喹啉类染料为花青素(喹啉蓝)。

3、无机化合物

除了天然染色剂和合成染色剂之外,在生物染色中还使用一些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金、硝酸银、碘、高锰酸钾等。

(二)根据染料的化学反应分类

因为助色团有酸性助色团和碱性助色团之分,故染料也就相应地有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之别。

1、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不是指其水溶液一定显酸性。而是指含有酸性助色团与碱作用成盐,其水溶液电离出的有色离子为阴离子染料为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是一类色酸盐,含有酸性助色团,常与碱作用生成钠盐、钾盐、钙盐或铵盐,一般溶于水和乙醇。多作为胞浆染色剂。常用的有伊 红、酸性品红、苦味酸、刚果红、甲基蓝、水溶性苯胺兰、坚牢绿-FC和橙黄-G等。

2、碱性染料

是一类色碱。含有碱协助色团,其水溶液不一定显碱性,而是与酸能成盐,如与硫酸、盐酸成盐,电离后有色离子为阳离子,这类染料一般能溶于水和乙醇。多作为胞核染色剂。常用的有苏木红(天然染料)、美蓝、中性红、甲基绿、孔雀绿、甲苯胺蓝、尼罗蓝、沙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