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有机硅材料时,需结合其化学特性、加工工艺及应用场景,注意储存、加工、安全防护、环境影响等多方面问题,以确保材料性能稳定、使用安全且符合规范。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一、储存与运输注意事项
1. 避免极端环境
有机硅材料(如硅油、硅橡胶生胶、硅树脂)需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远离明火、高温(一般建议储存温度不超过 30℃)及阳光直射,防止材料因高温发生氧化、交联或挥发。
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RTV-1)需隔绝水分(空气中的湿气会使其提前固化),应密封保存在干燥容器中,开封后需尽快使用并重新密封。
2. 防止污染与混用
不同类型的有机硅材料(如酸性固化硅橡胶与碱性物质)需分开存放,避免接触导致化学反应(如酸性硅橡胶遇胺类物质可能失效)。
储存容器需清洁,避免混入灰尘、油污、金属离子等杂质,否则可能影响材料的固化性能或力学性能(如硅橡胶混入重金属会导致硫化不完全)。
3. 运输规范
液态有机硅(如硅油、硅树脂溶液)属于非危险品,但需避免剧烈碰撞导致容器破损泄漏;部分硅烷偶联剂具有腐蚀性或易水解性,运输时需按危险品标准防护(如防泄漏、防潮湿)。
二、加工与使用过程注意事项
1. 固化条件控制
硅橡胶硫化:高温硫化硅橡胶(HTV)需严格控制硫化温度(通常 150-200℃)和时间,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材料老化变脆,时间不足则硫化不完全;室温硫化硅橡胶(RTV)需保证环境湿度(RTV-1 依赖湿气固化,湿度不足会固化缓慢)和清洁度(杂质可能阻碍固化)。
硅树脂固化:需按配方要求添加固化剂(如有机锡催化剂),并控制烘烤温度(一般 100-200℃),避免固化剂过量导致涂层发脆或不足导致固化不完全。
2. 避免与不相容物质接触
有机硅材料在加工或使用中需远离以下物质,防止性能劣化:
含硫、磷、胺类的化合物(可能抑制硅橡胶硫化,导致 “中毒” 不固化);
强氧化剂(如浓硝酸、高锰酸钾),可能破坏硅 - 氧键骨架;
某些塑料(如聚氯乙烯 PVC)中的增塑剂可能迁移到硅橡胶中,导致其溶胀、性能下降。
3. 尺寸稳定性考量
有机硅材料(尤其是硅橡胶)在高低温环境下可能发生轻微收缩或膨胀(线膨胀系数较高,约为普通橡胶的 2-3 倍),设计密封件、垫片等产品时需预留伸缩余量,避免因尺寸变化导致密封失效。
三、安全与健康防护
1. 避免直接接触与吸入
液态有机硅(如硅油、硅烷偶联剂)可能刺激皮肤或黏膜,操作时需佩戴手套、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如甲醇、盐酸)有刺激性气味,需在通风橱中操作,防止吸入。
高温加工有机硅时(如硅橡胶硫化、硅树脂烘烤),可能释放少量低分子硅氧烷(如 D4、D5),长期吸入需加强通风,避免浓度过高。
2. 医疗级材料的特殊要求
用于医疗植入体、食品接触场景(如硅胶奶嘴、烘焙模具)的有机硅材料,必须选用符合行业标准(如 FDA、ISO 10993)的专用牌号,避免使用工业级材料(可能含重金属、残留溶剂等有害物质)。
加工过程需在洁净车间进行,防止微生物、杂质污染,确保生物相容性。
四、环境与废弃处理
1. 减少挥发性物质排放
低分子环硅氧烷(如 D4、D5)具有一定生物累积性,部分地区已限制其使用(如欧盟 REACH 法规),生产和使用中需选择低挥发配方,避免随意排放。
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废液需中和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水体。
2. 废弃物处理
废弃有机硅材料(如报废硅橡胶制品、过期硅油)属于高分子材料,难以自然降解,应分类回收,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焚烧(燃烧产物主要为 SiO₂、CO₂和 H₂O,污染较低)或热解再利用,避免随意丢弃。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有机硅与多数材料(如金属、玻璃)粘结性较差,如需提高附着力,需提前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基材表面。
长期使用的老化监测:有机硅虽耐老化,但在长期高温、紫外线、臭氧环境下仍可能逐渐降解,需定期检查其力学性能(如弹性、硬度)和外观(如开裂、变色),及时更换失效部件。